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新基建”“新能源”的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光伏储能仿真与稳定电力储能技术专业人才,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诸多教师于2025年3月26日参加“2025 年电气设计仿真与光储电站智能设计仿真技能提升研修班”,魏孔贞,巩峰峰,曾益保等诸多教师成功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认证,为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注入新动能。
本次培训紧扣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围绕光伏发电站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设置三大模块。在基础设计模块,教师们开展从分布式电源到用电设备的单线图设计,进行负荷分析,完成设备和电缆选型,并结合真实案例优化供配电系统。在三维建模与发电量仿真环节,从光伏电站选址开始,完成三维建模、逆变器配置和储能容量设计,模拟发电量并优化阴影损失。最后,基于成本等经济参数,构建光伏储能电站投资收益模型。
在为期一天的培训中参训教师展现出严谨治学的态度与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参训教师用行动诠释了“工匠之师”的内涵,随后参训老师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 3D 地面电站、光伏车棚双面发电系统等典型场景的仿真设计,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认真的学习态度顺利通过考核。
一直以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前沿知识、掌握先进技术。此次教师们在研修班中的出色表现,不仅有助于他们将所学技能融入日常教学,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也为学院在电气领域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撰稿:魏孔贞 摄影:刘晓丽 审核:张军